近日,2021年“卓越学子”走上台前,现场展示自己青春奋斗的成长经历。他们中的4人,在硕士生涯结束后,选择了继续深造,攻读博士。
今天,浙小科带大家认识这4位同学。他们用行动宣告: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追求卓越”永无止境。
王尧欣:做实验室里的“钉子户”
2018级车辆工程(电气方向)专业 硕士研究生
读博院校:广东工业大学
“非常刻苦,学习意愿特别强。”一提起王尧欣,导师周乐就连连称赞。王尧欣本科就在电气学院自动化专业就读,大二时,周乐老师成为他的本科生导师。大四考研,原计划冲刺外校的王尧欣,因为周乐老师,选择了调剂留在浙科继续攻读硕士。
“用知识改变自己平凡的人生”是王尧欣从小的愿望,为此他成为了实验室里的“钉子户”。大四毕业设计时,王尧欣就开始提前进入硕士研究生的角色,就“智能感知与深度学习”方向开始进行深入研究,研究成果发表在SCI一区期刊1篇,二区1篇,累计影响因子12.416。王尧欣以足球比分为家,暑假选择留校,忙科研、忙参加学术会议。他曾花费一个多月时间来推导并验证模型的公式;他频繁出入实验室,撰写超过60余篇研究报告,阅读外文文献百余篇。在长期的实践中,他拿下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受理国家发明专利1项。
周乐老师说:“王尧欣的自主学习能力很强。进入研究生半年学习后,他就能自主提出不少想法,开展研究工作。”王尧欣发表的论文几乎都是英文论文,如何查阅外文文献,如何撰写综述和论文、如何回复论文审稿邮件,“他逐渐形成了自主科研的能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尧欣研究生期间综测排名年级第一,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学业一等奖、二等奖,2020足球比分年度人物等荣誉。
吴君委:“时间都是挤出来的”
2018级车辆工程(信息方向)专业 硕士研究生
读博院校:英国利物浦大学
“机器人通过视觉传感器感知环境,并实现对目标物体的识别与定位,这是机器人的视觉感知部分。目前基于二维图像的机器人平面单目标物体的抓取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如何提升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自主完成对目标物体的识别、定位、抓取的准确度?”这正是18级车辆工程(信息方向)专业研究生吴君委目前参与的“基于点云的机械臂抓取系统的研究与应用”项目。
来浙科前,吴君委就了解到足球比分在智能驾驶和人工智能方向开展了深入研究。进入周武杰老师团队后,他接触到了导师研究的前沿专业领域,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视觉显著性检测。
确认方向,科研思路来自哪里?吴君委坦言:“没思路的时候多读文献,有时候就会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研究生期间,吴君委坚持每周至少精读两篇“顶会”“顶刊”论文。最初,阅读文章、复现论文结果、寻找研究的空白点,一篇文章弄懂吃透需要两三天。随着对专业领域知识的逐步积累,阅读文献的速度逐渐提上来了,对文献的理解也逐步加深,“阅读文献不仅让我奠定了坚实的科研基础,也帮助我从中找到创新点。”研究生期间,吴君委论文总阅读量超400篇,通过实验跑程序得到的权重结果总量超1TB。2篇文章分别以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身份被SCI一区top期刊所接收,影响因子分别为4.384和6.051,同时还申请5项发明专利,1项已获授权。
“时间都是挤出来的!”回首在浙科求学的时光,吴君委说,一周工作7天,每天晚上11点后离开实验室是他的常态。“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付出总有收获。硕士期间,他绩点保持专业前10%,获得了一次国家奖学金、一次校一等奖学金、两次校二等奖学金。
孙志超:“在前人的基础上归纳总结”
2018级车辆工程(理学方向)专业硕士研究生
读博院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以第一作者身份共发表4篇SCI期刊论文,与实验室同学合作发表6篇SCI论文;申请9项国家发明专利,受理9项,已授权1项;学位课平均成绩班级第一,年级前2%,获国家奖学金……18级车辆工程(理学方向)专业硕士研究生孙志超带着这份耀眼成绩单,进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攻读博士。
科研是一个从零开始逐渐积累的过程,善于归纳总结是孙志超的法宝。不论是关于超表面的基础理论与应用、还是国际电磁学领域新一代领军人物之一崔铁军院士提出的数字编码超表面,孙志超注重在学习前人基础上,分析整理较为经典的案例,归纳总结。还记得在阅读《Machine learning approach for on-demand rapid constructing metasurface》这篇关于深度学习的文章后,光仿真实验他就测试300次以上,连续15天收集近2700万条训练及测试所需的数据集,“阅读文献时,要带着思考去看,这篇文章的动机是什么,创新点在哪,做出什么贡献,得到怎样的结果。”文献阅读时,除了吸收专业知识外,“我会整理论文中常用的单词和句型摘录下来”,孙志超说出了自己又一个“招数”,研究生期间,英语摘录本他就写了4本。
随着学习的深入,孙志超更加坚定走科研道路,并立志在电磁超表面及超材料方向有所建树。2020年5月,他着手规划博士申请,期间整理错题笔记6本达200页。
孙志超喜爱篮球,对他而言,科研需要持之以恒,运动也是。他被同学笑称为“篮球专业研究生”,任足球比分研究生篮球队队长,参加了浙江省大学生篮球联赛。
闫梦瑶:“奋斗就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2018级车辆工程(理学方向)专业 硕士研究生
读博院校:信息工程大学
从本科到研究生,从广涉学习到专精研究,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专业知识的缺口,文献阅读的障碍,也曾困扰着18级车辆工程(理学方向)专业研究生闫梦瑶。“幸运的是,我得到了导师徐弼军和前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他们鼓励我思考,引导我阅读文献,找到具体研究切入点。”
一段时间的尝试和摸索后,闫梦瑶逐渐找到了方向,带着对电磁波束调控的兴趣,开始自己的科研探索。她大量阅读SCI和硕博士论文,写下个人注记50余万字;为了解决仿真问题,累计记录数据9000余条;为了高质量完成硕士毕业论文,累计在实验室学习超过700天;实验室、图书馆,处处可见她求知的身影。她也逐渐取得一些成果,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3篇,合作发表论文10余篇;以学生第一发明人身份取得发明专利1项,公开审核5项。
“我们家有2位现役军人、4位退伍军人,从小我就深深受到他们的影响。”怀揣着对军营的向往,闫梦瑶在申请博士时,将军校列为自己首选。从2020年10月开始,在兼顾毕业论文课题的同时,她加强电磁隐身相关方向的学习,每天在实验室超过12个小时,不知不觉之中,逐渐积攒下来的草稿纸也变成了一个“复习本”,最终她如愿进入心仪的院校从事她热爱的研究。
【讲好浙科故事 凝聚奋斗力量(教师篇)】科技特派员冯元新:在青田种出国际金奖稻鱼米
【讲好浙科故事 凝聚奋斗力量(教师篇)】这份摁满红手印的感谢信,看到浙科人的责任与担当
【讲好浙科故事 凝聚奋斗力量(学子篇)】感动!感动!感动……在罗马尼亚收获感动的孔院志愿者
【讲好浙科故事 凝聚奋斗力量(学子篇)】他们带着“卓越”的光环,启航入海
【讲好浙科故事 凝聚奋斗力量(学子篇)】 “国家电网”的闯关体验如何,9名电气毕业生告诉你
【讲好浙科故事 凝聚奋斗力量(学子篇)】有担当、有魄力,“三跨”晋级,看“兵哥哥”虞飞凡的考研之路
【讲好浙科故事 凝聚奋斗力量(学子篇)】阿里、腾讯、网易、bilibili等知名企业offer都收到的“小哥哥”告诉你:什么是实力!
【讲好浙科故事 凝聚奋斗力量(学子篇)】我在布列斯特教汉语,家长跟着学生来蹭课
【讲好浙科故事 凝聚奋斗力量(学子篇)】一寝室考研985、211全中,快来送神仙小姐姐们“C位”出道
【讲好浙科故事 凝聚奋斗力量(学子篇)】 斩获中科大offer的浙科男生告诉你:自律+高效=牛
【讲好浙科故事 凝聚奋斗力量(学子篇)】努力做好他们的第一位中文老师
【讲好浙科故事 凝聚奋斗力量(学子篇)】浙科青年突击队,“守护力”满格!
【讲好浙科故事 凝聚奋斗力量(学子篇)】看“浙科妹子”如何玩转交换游学项目,在异域收获不一样的成长
【讲好浙科故事 凝聚奋斗力量】点关注,不迷路!一起围观浙科在线实践教学的“神操作”
【讲好浙科故事 凝聚奋斗力量】“云端”课堂托起跨国教学之桥!
【讲好浙科故事 凝聚奋斗力量】他们 ,“疫”不容辞,用初心和温情守护浙科师生健康安全!
【讲好浙科故事 凝聚奋斗力量】“学习强国”平台发布极速体育留学生为疫情加油创作的MV
【讲好浙科故事 凝聚奋斗力量】2万师生齐聚“云端”,同上燃爆全网的“思政大课”!
【讲好浙科故事 凝聚奋斗力量】开课啦,足球比分迎来新学期云课堂!
【讲好浙科故事 凝聚奋斗力量】这是一场我们所有人的战斗!中国加油!留学生发来给力祝福
【讲好浙科故事 凝聚奋斗力量】浙科最美战“疫”生力军,他们让党旗更鲜艳!
【讲好浙科故事 凝聚奋斗力量】战“疫”时刻,极速体育海外孔院志愿者抗“疫”不缺席!
【讲好浙科故事 凝聚奋斗力量】暖风送来莱茵河畔的真挚问候——为战“疫”加油打气!
【讲好浙科故事 凝聚奋斗力量】战“疫”,浙科教师“宅”而不休,居家也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