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的魅力,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外友人在中国相遇。12月9日,在湖南长沙开幕的2019年国际中文教育大会,吸引了来自160多个国家的1000余名中外代表,共同聚焦“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的创新和发展”。推广汉语,传播中国文化,浙科也有这样一群老师一直在努力。
近年来,足球比分留学生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的30多位老师承担了留学生汉语教育任务。今天,我们介绍四位老师,听听他们怎样为留学生上好汉语课——
陈海芳:用心“录”好每一节课
一头飘逸的长发,瘦瘦的身子,年轻的陈海芳老师已有12年的对外汉语教学经验,看着如今校园内留学生来来往往,她感慨地说:“我硕士时就来足球比分实习兼课啦,那时浙科只有两名对外汉语老师,学汉语的留学生也是用一只手就数得过来。”
“将汉语像英语一样,传播和推广到全世界”是陈老师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2010年陈老师报名并被选派至罗马尼亚克鲁日孔子学院任汉语教师。在罗马尼亚,除了常规的汉语教学工作,陈老师和同事们还要开展很多传播中华文化的活动。“参加多国文化展、举办新春文艺演出等,每一次活动都是推介机会,都要认真去做。”回忆那段时间,陈老师记忆犹新,“因为人少,搬桌子布置、超市采购食品等杂事都是全员出动的。”
2013年,陈老师参加首届高校微课教学大赛,获得全省一等奖,她又与微课结缘。“这是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改变传统汉语课堂教学模式好办法。我非常愿意把一个个知识点拍成一个个在线教学视频,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在陈老师的汉语课上,留学生课下自主观看在线教学视频并完成在线测试,课上集中精力进行语言点的运用和操练以及查漏补缺等,“他们非常喜欢这样的方式。”
看似只有10分钟的微课,准备起来工作量不小。陈老师对照梳理HSK(汉语水平考试)四级所有知识点,逐一准备PPT。“一想到PPT是要做成视频的,就觉得哪里都有纰漏的,一遍遍补充一遍遍修改,特别花精力。”每一次录制又需要4、5个小时。陈老师计划录制72-90个视频,目前已经完成了大半,对最早录制的部分视频,陈老师还准备重新完善提升。这个项目也被列为校级课堂改革项目。“希望这些教学资源,能帮助留学生提升汉语学习效率。也希望通过网络,成为高校的共享资源,甚至涵盖海外孔子学院,帮助更多想学好汉语的外国人。”
杨瑞:用上数学课的方法来讲汉语课
“天长地久、惊心动魄、手舞足蹈……”“桃红柳绿、眉清目秀、垂头丧气……”“你来我往、莺歌燕舞、翻山越岭……”杨瑞老师给留学生上的最新一次汉语课,讲的是“成语的结构”。刚引入课程,她就列出这样一组组成语,请留学生同学找找结构上的相同点。“课堂上几个来回后,留学生都能发现这些成语的结构特点。”
“这些学生学习汉语才一年多,对于成语很难理解。当然,词语的运用、语法的掌握乃至篇章布局的分析等,都是中高级汉语的难点,教师如果直接讲授,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而让留学生自己去归纳,把脑子动起来,他们就掌握很快,很有成就感。”杨老师开玩笑说:“我把汉语课当作数学课来上。”留学生玩上“瘾”,下课还会把生活中发现的各种实例分享到微信群,求“表扬”。
杨老师还有个发现:“留学生有个很有趣的特点,如果觉得今天学到了有用的知识,下课就会特意经过讲台,向我道谢,如果连续几天没有学生道谢,我会反省是不是这几天的教学有些问题,让他们没得到提升。”
杨老师日常会收集很多有意思的新闻报道,比如快递小哥的故事、上海进博会的新闻。“来中国之前,留学生大多是通过媒体、facebook等社交软件了解中国,这些平台上对中国的负面评价居多。来中国生活学习一段时间后,留学生就会有困惑,他们感受到的中国,和之前他们了解到的中国不一样。在课上、课后交流中,和他们分享这样案例,能帮助他们客观认识发展中的中国。”杨瑞老师认真地说:“我们为啥不充分抓住和留学生交流的机会,真正做好中国文化的传播呢?”
施麟麒:让留学生把汉语“秀”出来
如何增强课堂的开放性,进而提升留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这是施麟麒老师给留学生上汉语课时一直在思考的,“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展现自己的才华。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为了鼓励留学生把汉语“秀”出来,施老师尝试把留学生口语教学和新媒体结合起来。他建立“汉语秀秀”公众号,作为留学生口语作业发布平台。无论唱歌、拍广告、讲故事、朗诵或是美食分享的视频,只要留学生敢于尝试,都可以发通过“汉语秀秀”发布。“互联网传播能让更多人看到自己的进步,留学生更加认真对待口语课作业。”
去年,施老师和学院几位老师共同策划了一场外国留学生微话剧&短视频大赛,请留学生自由组队,在中国学生帮助下,选择《论语》中的经典名言,用微话剧、短视频两种形式来表演。这场大赛,不仅极速体育留学生积极参与,还吸引了浙江大学、云南大学、山东财经大学等其他高校留学生的关注与参与。一位留学生在短视频中讲述自己告别父母,不远万里从来中国求学的经历,就生动诠释了什么叫“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真正把汉语“秀”出来,引起了台上台下所有留学生共鸣。施老师相信,“经过这样的理解与演绎,留学生一定会对《论语》、对中国文化有更加深的体会。”
为了鼓励留学生把汉语“秀”出来,施老师上课还会有意设置一些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有争议的话题,让留学生讨论。“这样的讨论对留学生提高汉语口语表达很有帮助。另一方面,这些问题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来说有不同答案。课堂讨论把不同文化信息引导出来,帮助学生理解世界的多样性,能培养他们对于不同文化的尊重、理解和宽容。”施老师认为,“对外汉语教师不能回避这样的文化讨论,回避是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
应玮: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
平均每周20课时,4个国际班,4个课型,3个水平层次的留学生,面授留学生总数超过120人,应玮老师是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的签约对外汉语教师,她几乎每个学期都是这样在讲台上度过。
以语音教学为例,虽然教材上的内容很简单,但应老师教授的对象是母语各不相同的外国学生,“只是照本宣科地讲,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不少学生掌握不了要领,离开了老师的带读就又开不了口了。”应老师在备课上狠下功夫,除了深耕教材上的内容,她搜集了大量汉语语音基础理论、学生母语语音基础知识、现有的语音教学方法及相关教学案例。即便经历过几轮相同课型的教学,但每次面对新生,应老师还是会提前了解留学生的语言学习背景,对备课内容或练习重新审视、调整,“还要考虑所授课学生的课堂表现,不断调整自己授课的方式。”应老师总是随身携带一个小笔记本,记录着每天需要处理的各种教学相关的事宜,记录着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日常的教学中,无论是什么课型的教学,应老师千方百计让班里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练习的机会,提高他们学习汉语的信心和兴趣。面对性格腼腆的学生,她会给予及时地鼓励;面对性格过于外向的学生,她又要适当地约束;面对淘气贪玩的学生,她总能温和又不失力量地批评引导。对于后进的学生,她也不轻易放弃,主动约谈,了解他们想法和学习需求,安排时间补课,帮助他早日跟上学习进度。对于插班重修的学生,应老师谨慎签写“免听申请书”,主动联系教务员查询,把学生安排在他们能尽快融入的班级学习。
除了基本的教学任务外,应老师还承担了语言进修生B课程组长的管理工作以及国教系硕士研究生的部分实习指导工作。无论是对加入本课程组的实习教师,还是对自己所负责指导的实习生,她都尽己所能给予细心认真地指导。老师们给她的评价就是“认真”。(策划 人文学院 夏羽扬、夏雨曦、陈雨欣、何 易、陆欣儿、励盼儿/文)
【讲好浙科故事 凝聚奋斗力量】排舞金奖?4个?你没看错,浙科“排舞小姐姐”,来了!!!
【讲好浙科故事 凝聚奋斗力量】服!不!服!听听浙科“金牌教练”的故事
【讲好浙科故事 凝聚奋斗力量】追求卓越,看“特优学风班”感受青春力量
【讲好浙科故事 凝聚奋斗力量】看经管学院“经彩”学子如何玩转青春
【讲好浙科故事 凝聚奋斗力量】收获“农信杯”4项金奖,浙科学子用创意让乡村更美好
【讲好浙科故事 凝聚奋斗力量】省第十一届青教赛,且看极速体育“青椒”如何打造“金课”?
【讲好浙科故事 凝聚奋斗力量】专四一次性通过率94%,看17级英语专业如何考赢这场试!
【讲好浙科故事 凝聚奋斗力量】寿青山:师生吃得满意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318号
邮编:310023
Copyright ? 2022 浙江科技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51284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