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5月16日,“黄浦江源大讲堂”第40讲暨百名教授讲座133期举行,主讲嘉宾、教育部长江学者刘勇教授作“百年五四的精神财富”主题报告。
一百年前,推进古老中国现代转型的,为什么不是一场科技革命或经济运动,而是由《新青年》发起的新文学和新文化运动?设问式开场,讲座一开场就唤起到场师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他引导大家回顾了《新青年》暨五四新文学新文化走过的百年历程,为同学们讲述了五四新文学的各位大师,别开生面地讲解了五四新文学“一点难求、巨星满天”的光辉历史。他认为鲁迅式的弃医从文并不是鲁迅一个人的选择,而是一个时代的人的共同选择。
刘勇结合五四一代人博古通今,中西结合的特质,讲述了五四文化品格和传统——既注重创新又注重传承、既强调立本又强调开放、既渴求自由又勇担责任、既批判社会又能解剖自己。
他与师生分享“五四”在今天的价值和意义,谈到今天的现状,刘勇围绕“什么是文化”及“文化有什么特征”两大问题,着重剖析、介绍了“文化是最后的底牌”及“文学的跨文化品格”两个命题及研究视野。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畅谈海外见闻,详细介绍欧美、日本等异国文化,并深入挖掘其形成原因、产生的影响以及存在的问题等等,他从日本、俄罗斯、美国和意大利的文化特点分析其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
刘勇不仅为现场听众讲述了五四新文学的精神、勾画了文化版图,更深入浅出地将五四人文精神传递给每一位同学。随后的互动环节他一一回答了同学的提问,并就相关问题与同学们展开了热烈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