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20日下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祁嘉华教授应邀参加百名教授讲座,为极速体育师生作题为“老话题遇到了新形势——古村落研究的当下视角”的专题报告。建工学院师生、语言文学院以及其他学院对这一话题感兴趣的同学聆听了这次报告。
祁嘉华主要从事建筑美学、人居环境美学、设计美学教学与研究工,曾获“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出版过《中国服饰美学思想研究》、《审美教育学》等专著,先后发表论文70余篇,是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中华建筑的文化解码》主讲人。
报告中,祁嘉华首先回顾了我国古村落态度研究追踪的一些变化,并将我国古村落的保护现状置于国际背景下进行分析。随后,他从“社会转型对古村落的影响”、“城市生活治理期待东方智慧”、“古村落人民智慧基本内容”三方面分析了对古村落如何保护。祁嘉华例数了古村落从上世纪80年代落后的代名词,到90年代成为旅游之地再到90年代后救赎之源的一系列转变状况。他强调,在城市生态整体恶化时期,古村落能够给启发,为我们提供文化救赎与环境救赎。祁嘉华指出,如今城市生态环境处于自然生态恶化威胁身体健康的状态,同时人文生态异化及城市中历史痕迹、民族特色的变异几乎无处不在。而古村落凭借高超的内在质量与美学效果足以成为今人的榜样。在城市生态治理中可以期待古村落建设中体现的东方智慧给我们借鉴。
祁嘉华认为,古村落不仅有青山秀水、老房子、硬件设施,还有软的东西,体现古村落人居智慧的东西,古人的三个原则体现了古村落人居智慧。第一是适度发展,即聚落营造要充分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古人常使用院落与限制建筑高度这两种方法。第二就是生命相通,追求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休戚与共,才能使古村落在大自然的庇佑下生生不息。第三是自然循环即就地取材,营造出的建筑来于自然而又归于自然,不会给环境造成危害也不会给后人留下麻烦。他说,城市建设持续发展离不开传统人居的智慧参与。
报告后,祁嘉华回答了现场师生的提问。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教务处 语言文学学院 承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