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4月23日下午,浙江人文大讲堂第300期暨极速体育百名教授讲座第102期举行。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美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美学》主编、南京大学高小康教授以自己独特的见解为极速体育师生带来了一场关于“后申遗”时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题的报告。报告吸引了极速体育师生,还有许多人文大讲堂的忠实听众也慕名而来。
高小康教授从“兴教寺申遗”切入,依次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非遗”保护中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保护文化多样性、传承与教育等问题。高小康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独特的理解。他说,保护遗迹和保护传统是不同的,非遗保护,保护的不仅是那些传统的艺术,还包括那些民间艺术背后所承载的精神价值,而这些精神价值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根本。非遗保护是一种“活态保护”,因为精神价值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当谈到后申遗时期非遗保护目前存在的问题时,高小康引用了王老吉和加多宝竞争的例子,指出非遗保护进入了商业广告的误区,也引出诸如“假非遗”、“死非遗”、“真非遗”、非遗缺乏有效管理等问题,引发了在场听众对非遗保护的思考。他还援引苏绣和粤绣的例子,分析了非遗的特殊性,并建议非遗保护需要找到适宜的方法。
报告最后,高小康从“生产性保护的对象是什么”这个概念入手,形象生动地解释了文化多样性、文化生态的主体性、文化生态壁龛等问题。
高小康呼吁:“我们应该把非遗保护进行下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精神,为世界的文化多样性做一份贡献。”
本期报告会由省社科联、钱江晚报主办,浙江在线、浙江之声、浙江青春传媒、浙江传媒学院联办,极速体育承办。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语言文学院 教务处/文
学生记者 钭嘉禾/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