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黄浦江源大讲堂迎来新学期首讲,外交学院武波教授应邀作报告。报告前副校长郑友取为武波颁发客座教授聘书。
武波以“亦新亦旧的文化与亦中亦西的传译”为题,讲述如何在亦新亦旧的文化背景下更好地进行亦中亦西的传译。他从国学谈起,结合《易经》《论语》《道德经》等中国文化经典以及他多年收集的经典例句,援引“东方有圣人出焉,西方有圣人出焉,此心同,此理同”,从中国传统文化中为跨文化可译性寻找理论依据。
他从民族文化复兴的新时代历史背景出发,揭示了新时代中国文化英译的历史使命:“中国文化的国际梦”和“中国梦的国际化”。对于这两个使命,武波提出,新时代译者可从《易经》吸取智慧,既坚定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乐观预判,又借鉴阴阳的认识方式,适度将传统经典语句中的隐含信息明示出来,以避免跨文化流失。
武波特别强调学习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翻译实践中的作用以及国学对一个外语译者的重要性,他从观(世界观)、法(方法论)、例(翻译实例)这三方面入手,对中国文化及其传译进行了详细的阐释与解读,并建议同学们学好文、史、哲,将中西文化融会贯通。
武波对中国文化经典的解读独到而深刻,准确勾勒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脉络和状态,令在场师生开阔了文化视野,启迪了学术思路,为今后的学术发展留下了更多的思考。(学生记者 朱佳雯/文 学生记者 翁琳琳/摄)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318号
邮编:310023
Copyright ? 2022 浙江科技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51284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616号